近几年,“年味越来越淡”的感慨不绝于耳。
然而,在这看似寻常的感叹背后,人们往往忽略了女性群体在传统节日背后的隐形付出。
从筹备年货、操办年夜饭,到应对亲戚盘问、维系聚会和谐,女性承担了太多无形劳动。
可悲的是,这些付出常被视作理所当然,淹没在节日的喧闹与欢笑之中。
杨云苏在小说《团圆记》中,以细腻的笔触深刻剖析了这一现象。
她以潮汕三代女性的人生为脉络,描绘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命运变迁。
故事始于1999年春节,女主人公以准儿媳身份,随男友及其父母回到老家潮汕。
在热闹祥和的团圆氛围背后,她目睹了不同女性在命运洪流中的不同抉择与挣扎。
有人将奉献视作天职,困于传统角色默默付出,渐失自我;
有人在顺从与反抗间挣扎,渴盼改变却受传统束缚;
而有人勇敢挣脱枷锁,无畏前行,追寻心中自由。
透过这些女性的人生轨迹,我们发现:
那些活得漂亮的女人,正是在与命运抗争、挣脱束缚中,突破了世俗禁锢,重掌了人生。
她们以不顺从的勇气,活成了自己生命中最耀眼的光。
姑奶奶自幼接受新式教育,聪慧且敢于反抗。
小时候被拉去祠堂祭拜,她觉得那是封建象征,拒绝踏入。
她向往自由,梦想和哥哥同去东洋留学,见识更广阔的世界。
可族中老人反对,他们妄图将她改造成“合格”的潮汕女人,遵守所谓的规矩礼教。
幸有疼爱她的父亲,让她得以继续上学。
可命运弄人,她接受了家里安排的婚姻,丈夫却在婚后不久离家不归。
这时族中老人又要求她终身守节,试图禁锢她一生。
面对这重重枷锁,她毫不犹豫地逃离家乡,改名陈恒。
带着对自由的执着和未来的憧憬,凭借着天赋与干劲,她在上海成为了出色的珠宝设计师。
跟姑奶奶一样,“妈妈”也向往广阔的世界。
因见识过潮汕传统对女性的束缚,不愿在无尽的琐碎中虚度一生,她不顾阿公反对,追随退伍的爸爸逃去北京。
她剪掉潮汕女性传统的长辫,凭借自身优势找到心仪的工作,过上了向往的生活。
被问及为何一定要去北京,“妈妈”的回答很决绝:
“我不想晾任何东西,什么都要晾洗切晒,搬来抬去。
一个女人的一辈子,有多少时间禁得起九蒸九晒?”
忠于自己,是种强大的能力。
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定捍卫,是面对质疑仍能坚定前行的无畏勇气。
姑奶奶和妈妈,始终忠于自我,她们清楚自己内心的抗拒与渴望,以无畏之姿勇敢冲破了陈规枷锁。
每个人对生活都有独特理解和追求,或许我们无需壮烈的“逃离”,但要有忠于内心的笃定。
面对稳定却消磨热情的工作,勇敢转身;
身处消耗自我的糟糕感情,果断放手。
当我们勇敢地忠于内心所向,挣脱陈旧观念的羁绊;
曾经的迷茫与彷徨,终将化作人生的崭新力量。
小姨是家里最可怜的一个,困难时期被送养,常遭虐待殴打、食不果腹,更不用说读书识字。
姑奶奶听闻,心急如焚,跑去与其养父激烈争论,即便被打也毫不退缩,最终把小姨接回,并承诺资助她。
为了让小姨有书读,姑奶奶省吃俭用。
用粮票、肉票、布票当学费,请邻居中专生教她,盼着她能通过高考离开潮汕,见识外面的世界。
可从小渴望被爱的小姨,对悉心教导自己的中专生心生爱慕,决定放弃高考,执意与其成婚。
婚后生活困窘的她,时常依靠姑奶奶接济,却从未通过努力改善现状。
直到姑奶奶以“救急不救穷”为由拒绝资助时,她仍然满腹委屈,不明白姑奶奶为何会变卦。
与小姨不同,二姨向往自由,渴望逃离潮汕,可家中长辈显然不再允许有人“出走”。
但二姨并未放弃,而是抓住机遇入读医护学校,以优异成绩叩开医院大门,并凭借努力不断在工作中升职。
二姨勇敢地突破了家族和环境的束缚,捕捉到了希望之光,自此过上了自由尊贵的生活。
反观小姨,面对触手可及的机遇,缺乏打破认知边界的勇气,最终只能困于狭小天地。
主宰命运的关键,不是被动等待救赎,而是主动强大自己,拒绝消极沉沦的人生。
有人说:
“困住我们的,是认知,而不是处境。”
很多时候,生活的困顿与无力感,并非单纯源于外部条件的不如意,更多是自我认知的桎梏。
无法改变出身,那就把握住每次自我提升的契机,于实践中锤炼本领、蜕变成长;
环境既定难移,就学着突破认知局限,挣脱思维定式,以新视角探寻更多发展可能。
一个人只有走出认知迷雾的笼罩,跨越自我懈怠形成的泥淖,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,收获丰盈且广阔的人生。
相较于其他女性长辈充实且各具亮点的精彩人生,几位舅妈的生活在对比下显得平淡黯然,让人感慨。
大舅妈毫无主见,如同大舅的影子,只会重复丈夫的话语。
其他几位舅妈则身陷在生活的琐碎与辛劳里,尤其是二舅妈。
家庭聚会时,她连着几天准备16人的饭菜,在厨房与餐桌间来回奔波。
当众人尽享美食时,她的座位却始终空着。
餐后,她收拾完残局,又忙着准备第二天的菜肴,经常忙到深夜。
“我”想帮忙,她却故作轻松地说“马上就好了”,转身又投入了忙碌之中。
“妈妈”心疼她,强令大家午餐吃点心让她去休息,她却执意准备正餐。
即便被劝进房间,舅舅们一声呼唤,她又立刻奔向厨房。
抽屉里各色的止疼膏药,是她辛劳的见证,可她从未有过抱怨。
但谈起姑奶奶和二姨时,她的眼里却有了光。
别人羡慕二姨的奢品首饰,她关注的是二姨那体面的工作。
谈起姑奶奶的“逃家”,她满是钦佩,语气里的雀跃仿佛在替自己圆梦。
多少女性像几位舅妈一样,在贤惠的“枷锁”中渐失自我。
那些膏药贴在关节上,更贴在她向往自由的灵魂之上。
或许唯有放过那个被生活重担束缚的自己,才能如姑奶奶和二姨一样,拥有惬意自在的生活。
伏波娃曾说:
“女人不是天生的,而是被塑造的。”
女人真正的勋章从不在“完美贤惠”的规训里,而应闪耀在追逐自我的征途中。
放下被世俗定义的“完美”执念,不要被条条框框禁锢自由的翅膀;
卸下“牺牲自我”的沉重枷锁,停止用自我透支去兑换他人的一时安逸。
一个女人最好的模样,是懂得为自己辟一方静谧天地,于放松中沉淀思绪、汲取力量。
即便琐碎缠身,也能果敢挣脱,静享惬意时光。
《团圆记》既是一部家族叙事小说,更是一部女性的觉醒之书。
它细腻记录了女性在重重束缚中挣扎、成长的历程。
书中,姑奶奶反复强调:
“人要有主见,我喜欢有主见的人,我愿意帮有主见的人。”
这话如同一盏明灯,为女性成长指明了方向,教会我们在桎梏中保持清醒,并勇敢追寻内心的光芒。
真正的团圆,从不是表面虚幻的其乐融融,而是女性勇敢直面内心。
与真实自我达成和解,深情相拥的灵魂契合。
生命的姿态,不应被困囿在狭小天地里委曲求全,像折翼的鸟儿难展风采。
而应拥有“不顺从”的勇气,忠于本心、锻造内核、放过自己,尽情绽放绚烂的光芒。
当我们以最舒展的姿态昂首前行,那由内而外迸发的光芒,定会成为照亮家庭、乃至照亮时代的力量。
作者 | 以安,一个喜欢在书里看花开花落,笔上写云卷云舒的中年少女。
主播 | 绛染,电台主播、爱配音,神秘的爱猫人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配资在线配资炒股,2024年配资一览表最新,配资炒股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