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—
成语解释及出处
大辂椎轮:拼音是dà lù zhuī lún,本义指华美的大车(大辂)由原始无辐车轮(椎轮)演变而来,引申为事物发展遵循从简朴到精密、从粗陋到完善的渐进规律。出自南朝梁萧统《文选·序》。
图片
萧统 | 图片来源于https://wapbaike.baidu.com/tashuo/browse/content?id=b7a9e6fb0bfddbbb99f1fe90
02
—
原文节选及翻译
原文:式观元始,眇觌(dí,见)玄风;冬穴夏巢之时,茹毛饮血之世,世质民淳,斯文未作。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,始画八卦,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易》曰: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文之时义远矣哉!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,大辂宁有椎轮之质?增冰为积水所成,积水曾微增冰之凛。何哉?盖踵其事而增华,变其本而加厉。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随时变改,难可详悉。
翻译:观察宇宙初始,遥想上古风俗:那时人们冬天住地洞、夏天住树巢,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,社会质朴,民情淳厚,还没有文章典籍。等到伏羲氏统治天下,才画八卦、造文字,用来代替结绳记事,从此书籍就产生了。《易经》说:“观察天象,可以了解四时的变化;考察人类文明,可以用来教化天下百姓。”可见“文”的意义是多么深远啊!比如粗糙的椎轮是大辂(天子所乘的大车)的雏形,但大辂哪还有椎轮的质朴?层冰由积水凝结而成,但积水却没有层冰的凛冽。为什么呢?因为事物总是承继前代而增其华美,改变本质而更加精进。万物如此,文章也应如此;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,很难一一详述。
03
—
成语应用
沈惟贤《万国演义·序》:“徐继畲(shē)《瀛环志略》与魏源《海国图志》虽存在疏漏,但'大辂椎轮’之功不可泯也。”
#成语#萧统#昭明文选#考研#考公#高考
点击关注,每天进步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在线配资炒股,2024年配资一览表最新,配资炒股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